“想亲手设计AI模型、操控无人驾驶车吗?‘SSE科创教室’正把这样的科技课堂送到中西部孩子们的身边。”今秋开学后,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山西、陕西等全国17个省份的500余所中小学,共同迎来了一堂特殊的科学课。这是由“SSE科创教室”公益项目研发的“2025全国科普月特辑——开学第一课”,不仅让当地师生体验到人工智能新技术的魅力,也拉开了新学年“科创教室”公益项目的序幕。
今年9月,“科创教室”公益项目再次启动,通过“硬件+软件+课程+活动”四位一体模式,推动AI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,把与上海中小学同步的科创教育资源输送到项目学校,为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项目学校教师参加培训
科创教室课堂现场
在上海市教育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,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策划发起了“SSE科创教室”公益项目,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帮扶,着力打造与上海同步的科创公益课程体系,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化远程课堂教学,帮扶当地培养专业化的本地科创教师队伍。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,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,由最初在云南、贵州的15所试点学校扩展到山西、安徽、福建等16个省市自治区,并首次在河南兰考县实现了县域覆盖。此外,还有近100所上海学校也参与联动,累计受益师生达到15万人。
“当学生在课程上遇到问题时,上海的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指导。”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夏青青老师表示:“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上海的教学经验,而且也使自己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。”
“孩子们从对代码的陌生到能独立编写程序,他们的科学素养有了极大提升。”山西浑源县穆岳小学的杨振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:“他们眼中闪烁的成就感,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。”
主办方不仅为当地一些学校配备了笔记本电脑、双师教学大屏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创教学设备,并且在每学期不断迭代,还通过系统性的师资培训和持续的活动支撑,确保硬件设备真正用起来、教学内容真正活起来。为确保教学设备发挥最大效能,项目组指派专业教师深入各地项目学校,不仅完成硬件安装调试,还对当地教师进行了系统性的操作培训。一年半来,项目组的足迹遍布各地,新学年还将远赴西藏、内蒙古等地开展支教活动。
贵州省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甘蓉蓉老师说,“SSE科创教室”项目开设的课程深受同学们的喜欢,通过学习相关课程,同学们的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。同时,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科创课程的相关知识,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帮助。
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学校加入“SSE科创教室”公益项目杭州网上配资,实现了优质科创教育资源的共享。主办方表示,未来将继续优化硬件设备、提升课程质量、完善课程体系,推动科创教育的普及与提高。
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